第一财经周刊

暂停在中心城区投放新车 摩拜们究竟由谁来管

施歌
究竟由谁来管?又该怎么管?这是共享单车平台下一步必须明确的问题。

据中新社3月15日消息,上海交通委已约谈了摩拜单车、ofo等6家共享单车企业。考虑到中心城区停放点容量趋于饱和,为保障道路通行条件和交通安全,要求这6家共享单车平台即日起暂停投放。

根据财新网报道,虽然上海市交通委称官方并没有对外发布上述消息,但是确实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指导共享单车市场的《意见稿》,交警、物价、质检等部门都参与其中,将对共享单车市场提供指导,目前内容正在抓紧研究中。摩拜单车和ofo均向媒体回应,暂未收到相关通知。

共享单车的运营和管理,是困扰众多平台的一大难题。虽然各个平台都已在用车界面提示用户,要将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内,但马路上仍有不少乱停乱放的单车,有些甚至占用了人行道和盲道。共享单车一方面为市民提供了方便,解决了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另一方面,随意骑行或停放的单车也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市容市貌。3月10日,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已经向共享单车企业发布了一则警示提醒通知,称“共享单车在黄浦区投放过多,请谨慎投放”。

据统计,上海开展共享单车业务的企业已超过30家,投放量已经超过45万辆,注册用户达450万,投放量和注册用户数均处全国首位。快速增长的投放量和日益庞大的共享单车用户,让原本就有限的停车资源更显局促。2月底,上海市黄浦区约4000辆共享单车因乱停乱放、过多占用非机动车停放点等原因,被上海市黄浦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暂时统一管理,收缴在位于制造局路的停车场内。

但这样的管理方式也遇到了不少争议。共享单车究竟应该由谁来管理?管理成本应该由平台还是政府承担?怎样的管理方式才是最合理有效的?这是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权责不明确,既有可能因管理不到位,对正常交通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成为公权力的寻租空间。无论哪种结果,都与其“共享”的思路和方便出行的初衷背离。

就在“约谈”消息公布的前两日,上海质监局透露,上海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首个依托区域协作制订的共享单车系列团体标准,规定单车必须要有卫星定位功能、3年强制报废、押金退回不得超过7天、须满12岁才能骑行等。上海市质监局将于3月底前公开征求意见,待完善修订后对社会正式发布和实施。这些条目明确了共享单车的硬件条件,对平台的服务质量提出了要求,但仅仅为共享单车平台立规矩是不够的。从打车软件到共享单车平台,官方只堵不疏的管理方法只会抑制新兴平台的活力。面对这些新事物,政府的管理也需要新思路。

除了共享单车平台,上海交通委同时要求4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立即停止投放。2月,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已经叫停了“小蜜电动单车”等共享电动自行车。今年1月,“7号电单车”登陆深圳一天后,深圳市交管部门便约谈了其运营公司的负责人。交警部门表示,深圳90%的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不适合发展电动自行车。

与面临运营和管理问题的共享单车平台不同,想要切入共享经济市场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平台,最先要解决的还是合法性问题。

对于共享平台来说,拓展市场、获取用户都不是最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找到合理的盈利和管理模式,把这个生意长久地做下去。

推荐阅读

看更有意思的商业世界,下载《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