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

“共享经济”规模达4万亿 你还希望什么被共享

兰妮
共享经济早已不再囿于闲置资源的分享,它已变成互联网时代声势浩荡的“使用权”经济,未来世界将更加“即需即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近4万亿元,增长率为76.4%。这一年,中国共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6000万人,比2015年增加1000万人,同时,共享享经济平台就业人数近600万人。

出行领域仍是共享经济的重头戏。截至2016年12月,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达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了4000多万,增长率为37.9%。其中滴滴出行获得的45亿美元融资是2016年度共享交通领域中金额最大的。而去年最流行的共享单车的规模同比呈现了近10倍的爆炸式增长,随着大量资本涌入,这一领域的玩家数量已有数十家,用户规模近2000万,预计2017年这一数字至少增长一倍,近5000万。

2016年中国分享住宿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短租和长租品牌共13家,在线交易规模预计近90亿元。此外,餐饮、快递物流、金融和知识技能领域都已加入共享大军,甚至连篮球、雨伞、充电宝等物品也已成为其中一员。最近一段时间在投资界颇受瞩目的共享充电宝已经出现8个品牌,而街电和小电融资总额在年均已分别破亿元。

随着各种“花式共享”不断涌现,这一原本需求小、交易量低的经济形态似乎已变得规模化和商业化。共享经济原本单纯指闲置资源使用权的让渡,初衷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分享者与使用者的双向互利。正如Airbnb让空闲的住宿资源得到利用并给旅游者以方便,还有早期的网约车也是以个人不能充分利用的私家车来与他人共享。

但如今,更多的共享商品和服务并非闲置,而是在资本的加持下不断被创造的。共享单车就是很好的例证,ofo共享单车与凤凰、富士达等自行车制造商签约,摩拜单车与富士康达成战略合作生产单车,双方都不断在城市投放大量新车。2016年ofo共享单车在全国投放了80万辆单车,摩拜投放了50万辆单车,在双方主战场的北京、上海等地,共享单车更是停满了大街小巷,给城市管理也带来了挑战。

《哈佛商业评论》和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共享经济”一词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大部分共享经济形式,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更应该称之为“使用权经济”,共享公司充当中介平台,消费者只是在为获得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使用权付费。

有人诟病这一经济形态最终会让所有被分享的,都变成专门被分享的;也有人称赞其会带来消费端的理念升级,让使用权逐渐替代所有权,从而引发社会效率的变革。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加入其中,共享经济或将渗入更多领域。所以,你希望什么还能被“共享”?

推荐阅读

看更有意思的商业世界,下载《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