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

中产阶级鄙视链?认真你就输了

郑晶敏
生活方式本无高下之分,但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划分主次。

她为《第一财经周刊》2017年6月26日刊采写了话题文章《新·中产阶级鄙视链,你栽在哪一环了?》

开始写作之前,我预感到这会是一篇充满争议的文章。毕竟“中产阶级”这个名词已经足够扎眼。在这篇文章下面的199条留言里,有人对链条排序提出质疑,有人问到底谁是中产,有人说自己开心就好,更多的人在补充文中没有提到的鄙视链。

这恰好印证了文中提到的一个观点——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鄙视普遍存在于群体之间。

但也如文中所说,“鄙视链里的每一环都不太愿意接受来自上一环的鄙视,却又同时不可避免地多多少少鄙视了下一环”。在A的标准里,B在下游,在B的标准里呢?既然是一种单向循环,那么鄙视链本身是否就是一个伪命题?就像“中产阶级”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在百度搜索“中产阶级鄙视链”,填满第一页的是令人嘀笑皆非的社会新闻和各路“专家”对鄙视链的解读。相信大多数人在看到《成都小区里的阶级斗争》时会对文章作者嗤之以鼻,但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的鄙视链逻辑,会成为媒体和公众反复讨论的话题。

我尝试从社会科学角度做出解答,于是去查阅了心理学资料。后来我发现,如果深究下去,所谓的鄙视链可以从人类起源说起,牵扯到社会平等问题。这个命题太宏大了,我没有足够的学识和阅历,自不敢妄加评论。

如果把它看成人性问题,那不如从自己身上找答案。我轻视过别人吗,我有过虚荣心吗,我羡慕过别人吗?如果答案是有,你愿意大方承认这个答案吗?

我想,鄙视链之所以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层层划分中更容易抱团成群,另一方面,是每个人心里暗藏的虚荣心和羞耻心终于得到了释放。我们在批判他人鄙视链逻辑的同时,也确立了自己的鄙视链条,等着同好来站队。

这篇文章放在周刊“话题”栏目,本意是吐槽各种鄙视链。大部分鄙视链上游的优越感来源只有一个——钱。就像热评第一所说,“总结一点,花钱多的,鄙视花钱少的。”还有一些鄙视链关乎品味,比如阅读看电影,甚至是音乐播放器和邮箱后缀。如果说花钱多少是可以直观衡量的,那品味是不是也要拿出来称一称重量?本文吐槽的是这些简单粗暴的鄙视逻辑,至于每条鄙视链具体如何排列,每个人心里自有答案。

还有一点很重要,文中的“鄙视”早已脱离其本意,更像是稍带恶意的玩笑话,没有必要上升到道德层面。除了善恶是非之外,只要你自己不在乎,谁又能真正被鄙视呢?所以大可不必太较真,毕竟认真你就输了。

推荐阅读

看更有意思的商业世界,下载《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