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

对话|XREAL CEO徐驰:AI眼镜和Vision Pro之间还有第3条路

王杰夫

Key Points

● 「空间计算」设备的终极形态到底长什么样子,当下其实还没有定论;

 除了Vision Pro那样的VR头盔,市场上还有AI+眼镜、AR+眼镜等形态,它们都认为自己更有未来;

 「AI+眼镜」的代表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出货量据说已经接近100万;

● XREAl想做「AR+眼镜」的代表,因为「VR头盔」解决不了重量问题,而「AI+眼镜」过分依赖于AI能做成什么样;

 徐驰认为市场应该先有终端规模,后有超级应用,而不是反过来。

 

5月31日,AR眼镜制造商XREAL召开新品发布会,主角不是AR眼镜,而是一款名为Beam Pro的AR眼镜外接设备。

创始人兼CEO徐驰将其称作「像手机一样的AR空间计算终端」。在他看来,这款外接设备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AR眼镜本身,两者结合后的产品才是「AR空间计算完全体」。

Vision Pro提供一体化的计算和体验,XREAL将眼镜和计算设备分离了。

很多人没有听过这家公司,但成立于2017年的XREAL其实已经是AR眼镜领域的小巨头。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3年XREAL占据了全球消费级AR眼镜43%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并且这也是一家先在海外打响品牌后,再转做中国内地市场的公司,目前海外市场依旧贡献着约2/3的收入。

当然从绝对值看,增强现实(AR)眼镜依然是个小众产品,2023年全球也才卖出了50万台,即使加上稍微大众一点的虚拟现实(VR)设备一起算,总出货量也才800万出头。相对应的,这一年手机全球总出货量为11.5亿,即便是连年下滑的平板电脑,出货量也有1.35亿。


小众,但赛道内玩家已很多

不过市场虽小,并不妨碍这些被边缘化多年的AR/VR设备再次以「空间计算」的名头重新出现在大众消费者视野内。自去年6月苹果在WWDC大会上发布全新产品Vision Pro后,「空间计算」在过去一年中已然成为技术圈仅次于AI的热门话题。在苹果对计算设备历史沿革的叙事中,「空间计算」会是在以个人电脑Mac为代表的「个人计算」和智能手机iPhone为代表的「移动计算」后,下一个革命性的设备形态。

让这个概念真正普及的是苹果,但它未能像当初用iPhone定义智能手机那样,通过Vision Pro彻底掌握「空间计算」设备的定义权,比如另一家AR眼镜制造商Rokid的创始人祝铭明在接受包括「新皮层」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就宣称「空间计算」是他在10年前就提出过的概念,而且,他认为就算苹果也没有像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那样定义清楚了「空间计算设备」。

「空间计算」设备的终极形态到底长什么样子,当下还没有定论。一般来说,人们普遍认为该设备至少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它可以很自然地架在用户的鼻梁上,屏幕与眼睛、音箱和耳朵时刻绑在一起;其二是它提供的内容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会与用户周围的现实世界紧密结合。

徐驰认为,「空间计算」市场正在分化出AI眼镜、AR眼镜和VR头盔3种形态。

在此基础上随着众多公司不断试错,目前市场上的「空间计算」设备逐渐分化出3种形态,分别是AI+眼镜、AR+眼镜,以及VR头盔,从硬件上看设备由轻变重,而从内容上看沉浸感由浅入深。

 

「空间计算」设备正在形成3种形态

其中,「AI+眼镜」的代表产品是2023年9月推出后在欧美卖到断货的第二代雷朋(Ray-Ban)Meta智能眼镜,熟悉该产品供应链的人士称,这款眼镜的出货量已经接近100万。除此以外,华为在去年同一时间推出的华为智能眼镜2也是走的这一路线。

今年4月,Meta已向Ray-Ban Meta眼镜的北美用户开放了Meta AI的智能助手功能。

该类智能眼镜重量普遍在40克左右,与正常墨镜几无差别,拥有扬声器与麦克风,用户可以通过声音与内置于眼镜的AI交流;最新款眼镜一般还会配有摄像头,结合AI模型的多模态能力(比如OpenAI前段时间发布的GPT-4o,或者Google发布的Astra),这款眼镜有着成为一个「见你所见、听你所听」的全天候智能助手的潜力。

另一端,VR头盔的代表产品就是苹果的Vision Pro和Meta的Quest 3。它们通过厚重的前置罩彻底隔绝外部光线,给予用户影院级的显示效果;前置罩上也装有摄像头,用户需要时还可以将外部世界实时显示在屏幕上,模拟出AR眼镜才有的效果;扬声器、麦克风等模块也一应俱全。

苹果的Vision Pro同时提供了AI和沉浸感,但重量超过1斤。

你甚至可以将这类设备看作一台功能齐备的计算机,它的算力处理日常轻度办公需求绰绰有余。但超强性能的代价就是重量,Quest 3的重量为515g,而Vision Pro的重量介于600克至650克,用户几乎无法长时间佩戴它。

在徐驰看来,XREAL的产品要刚好处于这两种「空间计算」设备形态中间。

 

XREAL想要在二者之间找市场

按照徐驰的说法,XREAL过去几年一直在产品上做减法,也就是在做「空间计算」设备的前半部分——一块更好的显示器。这从XREAL Air系列眼镜的官方宣传slogan「口袋巨幕」可以看出来,它像是在卖一款显示器,而不是一台计算机。

XREAL早期重心是卖显示器——戴在眼睛上的。

而现在XREAL决定开始做加法,也就是开始做「空间计算」的后半部分——一块屏幕的大脑,通俗地讲,电视机现在需要机顶盒了,此次发布的Beam Pro就是它们交出的阶段性答案。

如今,它更多精力放在设备的后半部分——一个外接的计算设备。

Beam Pro其实是XREAL在2023年推出的Beam的升级版,但在徐驰眼里,Beam Pro其实才是完全体。相比去年的产品,Beam Pro首次有了屏幕和摄像头,两个摄像头间距足有5厘米,这个略显怪异的设计据说是为了模拟人眼去收集光线以拍出更真实的「空间视频」。XREAL还专门为其开发了一个名为nebulaOS的操作系统,它基于Android 14定制,但为了AR眼镜做了特殊优化,让原先为手机开发的应用,在3D空间里也有更好的视觉体验。

徐驰对Beam Pro的定位接近于智能手机,只不过手机厂商不会设计这样的手机。

一块显示器XREAL Air,加上一块外接计算设备XREAL Beam Pro,就是徐驰定义下的「AR空间计算完全体」。从乐观角度看,它考虑到了用户对于设备轻便化的需求,又兼顾了一个「空间计算」设备应有的沉浸感。当然,话反过来一样说得通,它既没有彻底满足用户对于沉浸感的需求,也无法做到轻松地全天候佩戴。

徐驰 :XREAL创始人兼CEO

以下为「新皮层」与徐驰的对话:

新皮层:你为何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做加法(Beam Pro)?毕竟你们之前的重心一直放在做「便携数字屏」上。

徐驰:首先便携数字屏这件事远没有到头。当然从产品路径上看,我们第一代AR眼镜XREAL Light是个全功能的产品,所以后面几代一直在那个基础上做减法。我觉得做减法是对的,你看现在我们主力产品还是(当时的)3DoF(注:3DoF是指当头部处于一个固定位置时,VR设备可以检测到头部向不同方向转动的角度;6DoF除了头部转动带来的视野变化,还能监测到身体移动带来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位置变化),说明当初我们走得太快了。

至于做Beam Pro,最初的想法是要做一个更好的Beam。在此之前,我们面临一个抉择,要么我玩命跟手机死磕跟它融到一起,要么有自己一个端到端可控闭环的形态,我们始终在这两者间摇摆。但第一代Beam出来后,配售比非常出色,达到70%,也就是所有买AR眼镜的用户里,7成会买Beam。这条路走通了,于是就考虑做个完全体的Beam。

新皮层:既然Beam Pro这么像一款手机,你们为什么不与手机厂商合作,而是选择自己做?

徐驰:手机厂商做手机+AR,或者手机+AI,一定是以手机体验为优先的,但我们的Beam Pro是以AR体验为优先的。比如它们永远不可能把两个摄像头像Beam Pro这么排布。手机厂商是有包袱的,某个美国厂商高管跟我说,他们认真考虑过在手机上加这样的摄像头,但是手机已有的功能不允许它轻易这么做。

新皮层:你认为XREAL出到哪一代的时候,生态里会出现超级App?

徐驰:iPhone上出现微信的时候,它的市场保有量已经上亿了,今天AR设备的生态规模才多少。所以先有终端规模,后有超级应用,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把AR设备的规模做到上亿级别,在那个时候自然会涌现超级应用的。

新皮层:空间计算设备的终极形态是什么样的?

徐驰:我觉得去思考终极形态本身没有意义,我们真正怎么一步一步走到那个形态才有价值。如果今天我们问终极形态的手机是什么样,那我的回答就是眼镜。比如第一代iPhone的SoC(系统芯片)是摩托罗拉做的,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当时苹果在设计iPhone时延续了iPod Touch的思路,苹果也是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我们认为对的那个方向慢慢地成为主流。

新皮层:你一周会用你们的产品多长时间?

徐驰:前面一段时间我用得特别多,我去美国、英国会带着Beam Pro去拍去用,有很多bug是我第一时间去测的。最近这段时间在准备发布会,就用得比较少。我们希望能用得时间更长一些,如果有一天这个公司再大一些,我可能会把自己关起来,更多地去用自己的产品。

新皮层:你对字节缩减Pico业务怎么看?它对XREAL的影响有什么?

徐驰:少几个人民币玩家是好事。短期肯定会有一些帮助,至少在国内你的流量肯定是便宜了,过去Pico用不差钱的方式把所有投流全都占了,有一年他们的市场花了40亿元成本去推产品,那个时候你想买流量自然而然会更难一些。但是从长期角度来讲我觉得对我们没什么影响。

新皮层:你怎么看Meta与雷朋的AI眼镜突然爆火?你觉得它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徐驰:相比于我们这种AR眼镜形态,它更接近正常的眼镜形态,直接带来的好处是基本上实现全天候的佩戴。

不过它的第二代产品目前这么火,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AI带来的噱头。所以它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AI能做成什么样,如果AI还是维持现在这样小幅迭代的话,它很快就会遇到瓶颈了。至于眼镜本身的功能比如拍照之类的,用户早就知道了。

 

公司档案:

XREAL

创立时间:

2017年

创始人:

徐驰,03级浙江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及硕士(混合班),并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电子工程博士,曾先后供职于Nvidia和Magic Leap。创立XREAL前为Magic Leap前算法工程师。

核心产品:

XREAL Air Pro(眼镜)

XREAL Beam Pro(支持眼镜的计算设备)

融资历程:

XREAL从成立至今已经获得了十次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快手、蔚来资本、云锋基金、红杉中国、Gentle Monster、高瓴、洪泰、中金资本、金浦投资、顺为资本、CPE源峰、华创资本和爱奇艺等。总融资额超过3亿美元。

2024年年初刚完成最新一轮6000万美元战略融资,但没有公布出资方名称。

估值:

超过10亿美元。

推荐阅读

看更有意思的商业世界,下载《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