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

亿滋再度尝试收购好时,这次,一个新“甜蜜”巨头能诞生吗?

韩哲熙
如果收购成功,这笔交易将缔造一家总销售额近500亿美元的食品巨头。

据彭博社12月9日报道,跨国零食巨头亿滋国际正在考虑收购好时公司,亿滋国际已就可能的合并与好时初步接触,但谈判尚处早期阶段,不确定是否会达成协议。

亿滋在中国经营着奥利奥、趣多多、吉百利、炫迈、荷氏、乐之、露怡等品牌,覆盖饼干、口香糖、糖果、巧克力等多个品类。好时则是美国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之一,业务相对聚焦,旗下最经典的“好时之吻”巧克力凭借别致的水滴形状一度被誉为美国巧克力工业的标志。

截至12月9日,好时市值超390亿美元,亿滋市值821亿美元。如果收购成功,这笔交易有望成为包装食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并将缔造一家总销售额近500亿美元的食品巨头,挑战玛氏的地位,其全球巧克力市场份额也有望升至20%以上。

受此消息影响,亿滋股价当天下跌2.3%,好时上涨超10%,单日涨幅创8年以来的纪录。

事实上,这并非亿滋首次试图收购好时,2016年亿滋就曾向好时发出2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但报价遭到了董事会拒绝和好时信托的反对。另外,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由于独特的公司结构和所在州法律,好时在美国是出了名的难收购,也为这笔交易的未来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公开报道显示,好时公司的双重股权结构赋予其B类普通股持有者每股10票的投票权,而B类普通股主要由好时信托持有,因此好时的实质控制权掌握在好时信托的手里,任何收购计划都需要得到好时信托的批准。而好时信托多年来一直不愿出售这家标志性公司,上一次好时信托试图出售控股权还是在2002年,但遭到了宾夕法尼亚州检察长的阻拦,因为当地法律规定,该州检察长可以对任何剥夺信托权力的交易进行干预。

不过,无论面临怎样的障碍,亿滋相比8年前的确有更充分的理由再次尝试收购好时。首先,在全球包装食品行业增长放缓和消费者需求疲软的趋势下,各大食品公司都在试图通过并购刺激销量、开拓市场。今年8月,玛氏就曾以360亿美元价格收购品客薯片母公司家乐氏。

其次,好时的营收结构相对单薄,巧克力贡献了公司近九成的收入。面对全球零食消费健康转向、GLP-1药物兴起、可可成本飙升、通货膨胀等外部环境挑战,被亿滋收购后,不仅好时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亿滋在巧克力市场的地位也将得到巩固。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23年亿滋和好时在中国巧克力市场份额分列第六和第七,合并后将来到第四位,仅次于玛氏、费列罗和雀巢。

上个月,好时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时提到,由于可可和糖的原材料成本处于历史高位,不得以调高产品价格,但消费环境充满挑战,越来越注重健康的消费者减少了零食支出......好时第三季度销售额和盈利均不及预期,同时下调全年销售预期。

最后,亿滋和好时在业务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亿滋的优势在于国际业务,而好时则更擅长美国本土业务。事实上,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对甜食口味的偏好差异很大,发家于欧美的巧克力糖果品牌能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不同市场的本土化能力。奥利奥在中国从口味到营销的全面本土化改造就是很好的例证。

财报显示,亿滋最近一个季度只有31%的销售额来自北美,而好时为93%。两家公司合并后,亿滋可以借助庞大的分销网络和国际化的能力将好时推向全球,届时,亿滋在全球和北美糖果市场的份额也会超过玛氏,但这很可能引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

推荐阅读

看更有意思的商业世界,下载《第一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