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这件小事
罗雪仪设计或许不能平衡殡葬中的各种惯性,但能让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学会面对死亡是一道人生课题。在一段人生旅程中,既会遭遇家人亲友的生离死别,也会承受宠物等人生伙伴离去时的冲击与哀痛。但是在生命的最终阶段,很多“身后事”仿佛自然进入了一段固定好的程序,让人来不及悲伤就戛然结束。
在现代语境里,殡葬流程里大多有一些“说不清楚却又似乎必须要遵从”的规矩。殡葬仪式流程和重大事宜,逝者家族一般会交由合适的从业者来接手。殡葬服务一般被称为“一条龙”,负责为逝者清理仪容、穿戴寿衣与饰品、送至殡仪馆,并且会为逝者家族张罗布置告别会等事宜。
但一些人也觉得,这些服务不够细致到位。在送亲属去火葬的过程中,卓颖发现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用类似做大锅饭的铲子,去打扫掉落的骨灰,她认为这种操作很随便,似乎没把逝者当作一个人去尊重。
有人开始思考用设计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去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家具设计师高古奇在 2023 年创办了殡葬品牌“归丛”,提供骨灰盒、香烛纸扎等氛围道具、灵龛灵牌等日常缅怀用品等多种产品。高古奇曾是家具品牌梵几的创始人,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殡葬业进入流程化,在某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但回归到人性角度,其实是一种弃权的表现。”
整理想传达的信息——这是设计的特点之一,它在殡葬行业传达得尤其清楚。殡葬品牌归丛在 2024 年 3 月推出清明祭扫套装,整合了人们需要拂尘、花束、香炉等需求。东京都证大寺的礼拜设施“手纸处”(点击此处阅读文章),设置了供人写信、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达成扫墓目的的一个祭拜场所,它就是整理了“人们希望向逝者传达信息”的功能。
当消费者的需求变得丰富,中国殡葬行业出现了一群为他人选购殡葬产品的买手。吴彤在 2024年夏天创办了“再见你好事务所”线上买手店,针对愿意为设计付费的消费者,销售海外丧葬设计品牌的骨灰盒和奥地利骨灰宝石的产品。
这些产品在适应着现代社会的家居习惯。吴彤的一个客户在家中摆放了装有家人骨灰的马蹄莲造型骨灰盒,因为形状就是一个家居摆件,既实现了对方期待的陪伴,也减少了外部宾客的避讳感。
这些买手店较之殡仪馆,可以提供更精细的个性化服务,他们吸引的是一群对殡葬形式要求更高的人。位于昆明的泽禄敬物和哈尔滨的锦顺天合殡葬品买手店,都是归丛在中国国内的合作代理店。泽禄敬物除了销售殡葬产品之外,还有殡葬管家服务,为逝者家属提供专业指导,布置场地。
从归丛和再见你好事务所的产品售卖情况来看,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 30 至 40 岁人群是主要购买者,他们对丧葬有明确的意愿和充足的预算。除此以外,年轻一代也是潜在消费者。归丛联合创始人赵鸣认为,年轻一代不像长辈们那样了解祭扫习俗,而且也不知道去哪里的实体店购买祭扫用品,不少人会上购买平台学习和搜索产品。截至 4 月 18 日,归丛今年的清明祭扫套装已经销出 1000 多份。
还有一些人,把创新放在了传统框架里,让殡葬用品更加具备现代风格。香港的纸扎祭品店,除了售卖金银山、金银桥、仙鹤等祭拜逝者的惯用祭品,还有满足逝者衣食住行的时髦生活用品,比如游戏机、按摩椅、滑雪装备。这些更现代的立体纸扎祭品,均由店里的师傅用竹、铁丝、纸、浆糊制作而成。
香港宝华扎作的店主欧阳秉志称自己为“阴间设计师”,他曾为香港摇滚乐队 BEYOND 的成员黄家驹设计了一把纸扎电吉他。这种对日常物品的模仿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观察,衡量尺寸,思考用什么方法还原物品的样子,这些都是决定纸扎祭品够不够逼真的关键原因。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这些产品能成为生者和逝者之间的桥梁,帮助生者完成愿望,帮助逝者完成遗愿。
除了产品本身,服务也成了殡葬业者开始关注的对象。2024 年,归丛成立了一家策划告别的事务所,去整理人们“告别逝者”的葬礼需求。归丛联合创始人赵鸣和李昱表示,归丛事务所提供的是定制化的告别仪式。在她们看来,告别不应该只放在三天的葬礼上完成,也不该仓促地处理家属离世的情绪,反而应该提倡生前的告别和最后的追思,把家属的情绪放在更长的时间里去消解。创始人高古奇还认为,告别会是一场和去世之人关系亲密的、小型的“精神重聚”。
用户确实需要与逝者好好说再见和一个平静的告别仪式。即使奶奶葬礼的 7 日流程都被殡葬业者安排妥当,王楠依然认为这场葬礼有未完成的事。比如留下一点骨灰来制作纪念品、为奶奶挑一张好看的遗照、保留奶奶生前的物品……这些细节并没有被安排在仪式中。王楠说,出于禁忌和礼俗,这些细节需要花很长时间与家里长辈沟通拉扯,但葬礼中最重要的是维系大家的关系。
最终的归所也在面临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直面死亡议题的人数也在增加。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深化殡葬改革,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目前,全国已有 26 个省份推广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新的安葬形式,并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的逝者家属给予资金奖励。
人们对墓园的需求从单一功能的逝者身后事处理空间,转向能承载情感与生命观念的综合场所。墓地开始加入“卷”的队伍中,餐饮业有大众点评必吃榜,殡葬业则有紫钻墓地排行榜。每年,殡葬业内外多家机构会把“紫钻墓园”称号授予一些墓地,这意味着,这些墓地在 CFAP 指数(中国殡葬评价规程)中排名较高,综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多个维度指标领先。
也有殡仪馆在改变冰冷的刻板印象。佚人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重新设计了浙江遂昌县殡仪馆,建筑师把守灵厅和告别厅围绕中间的水口布置,形成一个江南风格的向心村落空间,第二环、第三环上依次布置骨灰存放、火化等重要配套功能。告别厅中间的圆形院子还复刻了江南丧礼中围着高大棺材绕圈的轨迹。生者在其中为逝者举办葬礼,既是在现代的建筑中,又似乎处于熟悉的江南村落中。
不仅是人,宠物身后事也成为殡葬行业的一个事业领域。当人类殡葬设计难以撬动时,设计师万荷选择先去撬动“宠物殡葬“这块砖。万荷在 2023 年创立宠物殡葬品牌“觉梦 Dreaming”,提供宠物骨灰盒/纪念盒、花器、香插、供碗等产品。
宠物殡葬品看似更容易让人接受,但根据万荷的说法,中国年轻一代的宠物普遍还处于青壮年,没到临终时期。小红书为“觉梦Dreaming”品牌的主要宣传渠道,即使有些特殊花纹骨灰盒笔记的点赞量达到 1 万、评论 1000 条以上,并且单个新品售罄,却没有立刻带动整体产品的销售转化。每一条点赞和评论对于“觉梦 Dreaming”而言就像种子——等到宠物步入老年,这些养宠人或许就会想起这个品牌。
但让万荷意外的是,一些在国外开宠物殡葬买手店的华人由小红书联系到她,从“觉梦Dreaming”长期购入产品。这条无意间开辟的渠道成为目前“觉梦 Dreaming”的销售支柱。
阿珺在 2023 年参与创办了“四个拥抱宠物生命纪念馆”。这是一家位于上海市云岭西路的宠物“身后事”服务中心,它提供去世宠物清洗、纪念品制作及告别会策划等产品和服务。不同于市面上的表面清洗,“四个拥抱”还将清洗的标准延伸到宠物的味道、毛发的蓬松度、躯体的柔软度,让家长触摸宠物时,会感到它只是睡着了。
不过,很多创新仍会受到各种阻力。王楠对于家人把奶奶生前的物品都扔掉表示“很不爽”,但即使她有意愿拿奶奶的骨灰去做饰品,也因为过程可能会产生与长辈的拉扯而没能付诸行动。在传统葬礼中,年轻一代没有葬礼的决策权,也不会去想象怎么策划。赵鸣表示,如今咨询他们的客人,会在生前为自己规划告别仪式,或为即将离世的家人挑选产品,让悲伤不再来得突然。
2024 年 3 月,赵鸣去上海待了一个多星期,期间她去遍了各种殡仪馆门口的殡葬品店,拿着 iPad 给店员看归丛产品图,很多人都说“你这种东西卖不出去的”。赵鸣解释说,倒也不是为了推销,而是就想了解市场情况。她并不认为那些传统的几万元的殡葬产品和仪式就是合理的。现在,归丛每次推出新产品时,评论区也逐渐出现“有了更好的选择,祭奠变得体面”等留言。
死亡终究会成为一件小事,平静为一缕怀念。在传统丧葬仪式之外,人们会因为这些新的从业者而多了一些选择。更重要的是,专业与体面的参与方式,能让人们与逝者好好说声再见。
(李卓颖、刘皓、林洵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
看更有意思的商业世界,下载《第一财经周刊》。